圖為潼僑公園裡獨特的反映歸僑回到潼僑鎮的情形。 劉述貴 攝圖為清風茶園裡漫山遍野的茶樹。 劉述貴 攝圖為潼僑公園。 劉述貴 攝
  中新網惠州7月20日電 題:“歸僑之家”廣東惠州潼僑鎮:僑文化符號隨處可見
  中新網記者 宋秀傑 康孝娟
  廣東著名僑鄉惠州兩大僑鎮之一的潼僑鎮,曾先後安置了來自越南、印尼、緬甸等14個國家和地區的8000多名歸難僑。如今,還在僑鎮居住生活的歸僑有4000多人。歸僑們在這裡生根,融入了當地生活,並保留著他們在原居住國的一些獨特習俗和文化,行走在潼僑鎮,不時地可以發現一些與僑文化結合緊密的符號。
  位於潼僑鎮中心區新落成開放的潼僑公園,處處與僑文化結合設計而建。20日,記者漫步潼僑公園,公園大門一側一面反映歸僑在農場熱火朝天地勞動建設的雕塑牆引起了記者的註意,牆面刻畫的人物栩栩如生,形象再現了歸僑勤勉勞動創造美好家園的畫面。
  再往前走,一組白色的人物雕像格外顯眼,共有5個男女人物雕像,排頭的一個紳士模樣的男子面帶微笑,戴著越南特色的帽子,拖著行李箱;後面跟著的幾個雕像人物則穿著東南亞特色的服裝,有的戴著斗笠、有的頭頂著包裹……雕像下麵的文字記載顯示,1966年籌建潼僑華僑農場,歸僑飄洋過海來到潼僑鎮安居。
  潼僑公園裡有個清風茶園,曾先後安置了數千名歸僑在此種茶、採茶,解決他們的生產生活問題。這裡凝聚了太多歸僑們當年的生活和故事。茶山都是低矮的山丘和平地,鬱郁蔥蔥地種滿了茶樹,其中有不少茶樹已經有幾十年曆史。在茶園中央設茶文化科普廊,讓大家進一步瞭解潼僑鎮和華僑農場的歷史。
  採訪中記者獲悉,將有一個占地面積1200多平方米僑文化展覽館在潼僑公園“安家”。
  潼僑鎮鎮長王國聰介紹,僑文化展覽館由政府斥資850萬元人民幣建造,占地面積1200多平方米,主要由少年文化宮、演藝廳和多功能廳三部分組成,通過實物還原、圖片文字記載和多媒體影像展示等方式,再現華僑回國的辛酸史、奮鬥史和成就史。
  據悉,為了籌建僑文化展覽館,潼僑鎮從2013年開始收集體現僑文化特色的物件,包括一些歸僑上世紀從東南亞帶回來的、在建設華僑農場時曾經使用過的物品、圖片等,如印尼的安格隆、哥巴倫、舊船票,緬甸的銅紗鍋、鐵箱,越南的鈦煲、紙幣等。
  王國聰介紹說,僑文化展覽館項目已完成施工設計、環評工作,正在進行立項,預計8月份動工,年底可完工開放使用。
  據悉,當地為了保護傳承僑文化,並豐富歸僑的文化生活,投入1100多萬元人民幣建成了面積達1.1萬平方米的中心文化廣場和文化站,專門從印尼、越南等國家購置了充滿濃郁異域情調的“安格隆”和“哥巴倫”等一批表演用的音器和服裝道具。
  另外,還組建了僑旭文藝隊等5支東南亞風情歌舞團隊,並結合實際和時代旋律,挖掘、改編和創作了一批印尼蘇拉威西島民族舞、印尼歡樂舞、印尼蘇門答臘亞齊舞和馬來舞等東南亞風情舞蹈,大力打造東南亞特色歌舞文化藝術。(完)  (原標題:“歸僑之家”惠州潼僑鎮:僑文化符號隨處可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z19dzvrr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